很多人都知道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,但是炎炎夏日同样不能放松警惕。因为夏季也有很多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,如空调的使用、血液粘稠度增高等,因此同样需要提高警惕。
一、夏季脑卒中高危因素
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,其中由血管阻塞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为脑梗塞,夏季发病率相对较高,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1.空调的使用
夏季气温高,不少人会将空调温度定的很低,突然从室外进入室内时,温度变化会导致脑血管快速收缩,进而引发脑卒中。此外,长期呆在温度过低的室内会导致排汗不畅,影响血液循环。
2.血液粘稠度增高
夏季人体出汗多,人们的血液粘稠度会升高,同时皮肤血管扩张,大脑血流量相应减少,血流较为缓慢,引起脑卒中。
3.睡眠及饮食
部分老人夏季睡眠不好,饮食紊乱,造成体内激素水平改变,刺激血管收缩,容易诱发脑血管的病变。
二、夏季正确预防脑卒中
1.补充水分
夏季人们每天都会排出大量的汗水,及时补充水分很重要,建议喝白开水而不是饮料。
2.适当运动
适当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,降低脑卒中风险,注意保持一定的频率,每周不低于3次,否则达不到锻炼的效果。
3.饮食均衡
日常饮食注意避免高盐、高糖、高淀粉的食物,建议适当增加粗粮在饮食中的比例,既能补充营养,又可以避免血糖升高过快。
4.保证睡眠,避免情绪激动
每天应保证7-9小时的睡眠,过度劳累同样会增加脑卒中风险,但超过9小时的睡眠会引起心跳呼吸变慢,容易缺氧。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,以免引起血压波动过大,造成危险。
5.坚持用药
慢性病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的用药,控制好各项生理指标,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,不要随意的增减用量。
夏季脑卒中的症状有时会和中暑比较相似,如果发现身体异常建议尽快到医院诊治,即使是一过性的症状也不能轻视,及时治疗才能保护好身体的健康。(逸乐医院李华供稿)
(未经授权禁止转载)
上一篇:没有了!